MY LIFE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MY LIFE

recording everything happen to me in live, or knowledge, event, food, travel, music, moive, sport, etc.
 
首頁首頁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搜尋搜尋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登入  

 

 20150807 【下班後黃金3小時】

向下 
發表人內容
roy
Admin



文章數 : 1851
注冊日期 : 2012-12-02

20150807 【下班後黃金3小時】 Empty
發表主題: 20150807 【下班後黃金3小時】   20150807 【下班後黃金3小時】 Empty周五 8月 07, 2015 6:41 am

答案是:從你下班後的時間開始。相不相信?只要好好把握下班後3小時的黃金時間,你就可以做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你的工作壓力會變小、人緣會變好、人生滿意度倍增,甚至,連財富也會增加!

為什麼是3小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契克森特米海伊(以下簡稱契氏)(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生命的心流》一書中指出,扣掉為求生存而做的「生產類活動」(如工作賺錢)以及為了保持身體機能而產生的「維持類活動」(如吃飯、睡覺、休息)後,一個人一天可以從事「休閒類活動」(如發展嗜好、運動、學習)的時間約只剩下6小時。

減少被動式休閒,增加主動式休閒

看起來不少,不過,相信沒什麼人可以完全填滿這6小時。扣掉早晨時光,多數人真正可以運用的下班後休閒時間,合理推斷大約是3小時左右。

基本上,工作與吃飯睡覺是固定的時間支出,你可以更動的幅度微乎其微。因此,如果你想在工作之餘,擁有更美好的人生,達成更多理想與目標,唯一的辦法就是善用這下班後的黃金3小時。契氏明白點出:「每日生活的總和究竟是一團塗鴉,還是藝術之作,就看我們決定做什麼,以及如何去做。」

下班後做什麼因人而異,但有一個原則可以參考,那就是:減少「被動式休閒」,增加「主動式休閒」。

所謂「被動式休閒」是指鬆散、消極的休閒活動,如看電視、聊八卦等。這類活動不會帶來焦慮,也不太需要動腦筋,因此,多數人喜歡以此打發時間。至於「主動式休閒」,主要是指專注、積極從事的活動,如嗜好、運動、彈奏樂器等。

「主動式休閒」雖然比較費神,但所創造出的樂趣卻遠高於「被動式休閒」,也更容易讓人感到快樂。

基本上,兩種休閒方式並不互斥,多數人對兩者都有需求,關鍵在於「比重」。如果你減少在沙發上當馬鈴薯的時間,以積極態度經營下班後的人生,你的時間會變得更有價值,好處也會多到讓你讚嘆不已。

開啟「心流經驗」,幸福、滿足又紓壓

首先,開發有意義的下班後生活,可以為你創造「心流經驗」(Experience of Flow)。

這是由契氏所提出的理論,意思是指當你全神貫注於某一件事情時,會引發快樂、滿足與幸福的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引起心流經驗的活動必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並且與自身擁有的技術旗鼓相當,例如寫作、滑雪、打橋牌、設計電腦程式、跳舞或讀一本好書等。

以林娉如為例,為了參加比賽,她有一陣子下班後幾乎過著運動員的生活,又要體能訓練,又要重量訓練,還要斷食、節食。

然而,當她在做這些事情時,內心卻有種莫名的感動:「就是那種細胞被運用出來的開心感覺。」她接著說道:「我一邊跑還一邊跟我的細胞講,妳要記得,妳現在就跟18歲時一樣年輕、健康。」

專心投入一件事情,除了讓人快樂、感受到心流經驗外,還可以適度轉移焦點,大幅降低工作壓力。

曾雲龍就表示,賞鳥、找鳥時需要非常專注,「你根本不會再想工作上的事,壓力自然而然就釋放掉了。」他說:「我壓力大時,就會想趕快抽離當下的狀態,去做我喜歡的事。」

另一方面,利用下班後培養嗜好、運動或開發第二專長,也會為你創造工作以外的成就感。

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的日本籍經理島田誠,非常重視工作,也不排斥加班,每天約工作到7、8點才下班。不過,他認真工作,也認真生活。

身為空手道黑帶高手的他,在日本時,下班後就去武館報到;在台灣,雖然不去武館了,但仍然保持每天練習的習慣。「我喜歡蒐集不會失去的東西,」島田誠說,精實的體態與健康「會跟著我一輩子,很有成就感。」

再以竹科工程師謝喬智為例,他每天下班後學習製作手工肥皂,假日則拿到市集去販賣,不但多了一項專長,還可以創造額外收入,無形中也增加了自信。

接觸更大的世界,人人都是一本書

當然,如果你下班後不是從事個人活動,而是參與某個課程或團體,那麼,另一項豐碩收穫就會是友誼與視野。

林娉如除了是散打高手外,她還學習鋼管舞與飛行傘,因此認識很多來自各行各業的朋友,近日,一夥人還打算搭乘同好的帆船出海。「這些朋友有各式各樣的才藝。假設每個人都是一本書,你不是因此多看了很多本書?」林娉如反問。

基本上,擁有嗜好或精采生活的人,比較不會言語乏味。而若是你的投入足以建立起工作以外的專業,還會贏得別人的欽佩或讚美,人緣也會變好。

雖然如何經營下班後的人生是非常個人化的事,興趣也不是別人可以給你的東西,必須靠自己尋找。不過,不少研究顯示(包括《Cheers》雜誌「台灣上班族工作風格大調查」,見第100頁),工作之餘有嗜好,也持續從事的人,對工作的滿意度普遍較高。
因此,全球企業愈來愈重視這個議題,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員工經營下班後人生的工作環境(見第106頁),就連向來以「過勞」、「長工時」聞名的日本企業,也開始出現反思。

數年前,日本社會興起「週三不加班」運動,企業帶頭鼓勵員工準時下班,回家與家人共度夜晚時光,或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日本知名的工作與生活均衡發展顧問公司執行長小室淑惠,協助過數百家企業推行工作與生活平衡方案,她在《6點全部下班》一書中表示,「重視個人生活」是未來時代的走向。「在生活上累積不同經驗,以一個『生活家』磨練感性的能力,才能在多元、成熟的市場上更有創意。」

根據島田誠的觀察,如今,日本人雖然仍難完全擺脫加班,但「下班後會去從事自己活動的人愈來愈多。」他有感而發地說,很多時候,不下班不見得真是因為手上工作沒做完,而是其他人都在,不敢走,或不好意思走。他自己對這種「陪伴加班」(已完成工作的人陪著同事一起加班)的工作文化,也非常不以為然。
真的「沒時間」,還是找藉口?

首要之務,當然是找出喜歡做的事。不妨先從你一直想做,卻又沒機會做的事開始。

台中榮總急診室專科醫師朱振國從小就喜歡薩克斯風,但始終沒有機會嘗試。後來,為了紓解急診室龐大的工作壓力,他決定拜師學藝,一圓小時候的夢想,最後還加入薩克斯風樂團。

如果一時之間,你仍難以確知自己喜歡什麼,不妨先加入有感覺的社團,慢慢去體會、觀察,方向一定會愈來愈清楚。最重要的是,決不要以「沒時間」做為你不採取行動的藉口。

忙起來經常在研究室待到晚上11、12 點才離開的曾雲龍不解地表示,一個人不可能會忙到沒空去發展興趣,唯一的理由是:你沒那麼想要。確實,準時下班固然是展開工作外生活的第一步,卻不是決定品質高低的核心。我們周遭多得是早早下班、卻找不到事情做,最後只好又向電視機報到的人。

契氏也提醒大家,擁有時間,不見得等同擁有生活,「除非當事人知道如何有效運用,而這份能力絕非與生俱來。」

試試看,在工作日裡選定一天(週三是不錯的選擇),無論如何,就是要準時下班,去做你喜歡的事。

等你感受到主動式休閒帶來的愉悅後,接下來,你自然會有動力,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然後自在享受你的下班後人生。

最後,要克服的是你的慣性。開始改變時,必須推自己一下,建立新的工作節奏。等到它形成習慣,像滾輪般自己滾動後,一切就變得很自然了。而這一切的前提,就如島田誠所言,啟動下班後的人生,「你需要的不是錢,也不是時間,而是意志力!」
回頂端 向下
https://roy1107.666forum.com
 
20150807 【下班後黃金3小時】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MY LIFE :: GOOD article-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