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LIFE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MY LIFE

recording everything happen to me in live, or knowledge, event, food, travel, music, moive, sport, etc.
 
首頁首頁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搜尋搜尋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登入  

 

 20131218 自由貿易區下的農業危機—為誰農業加值?

向下 
發表人內容
roy
Admin



文章數 : 1823
注冊日期 : 2012-12-02

20131218 自由貿易區下的農業危機—為誰農業加值? Empty
發表主題: 20131218 自由貿易區下的農業危機—為誰農業加值?   20131218 自由貿易區下的農業危機—為誰農業加值? Empty周三 12月 18, 2013 1:55 pm

文字大小
67 1 Share1
作者:munch
2012-04-26 069_nEO_IMG

原本以為自由貿易區是工商業拿去玩,慢慢犧牲台灣農業,沒想到現今台灣農業也要上火線,開始進入自由貿易加工生產的競爭行列,在農委會高喊農業加值的大賺錢下,讓人擔憂的是小農台灣,上了國際大賭盤,倒底還能不能全身而退?

思考一下,該從五個角度來擔憂。

一、利潤加工化

農委會宣稱的農業加值,最大的利基建立在自由貿易區內的作物加工,也就是透過作物原料輸入,利用加工技術,來產生利潤,但是這樣的盤算,有其問題。

首先,農作生產者與農作加工者,屬於不同群體、行業,對於許多國內農產加工業者,原本還有管制措施,限制國外進口農作,使用本國原料。一旦開放在自貿區設廠,即可使用進口國外原料,無異開闢一個便門,讓許多加工業者樂於進入自貿園區,大量使用國外農作原料,放棄本國生產原料,結果只是富了加工業者,讓國內農民受到損失。

其次,對於中國等一些國外廠商,早就覬覦台灣品牌,一旦進入自貿園區設廠,這些原料進口、台灣加工的產品,園區生產,國際輸出,變相使用台灣製造,形成魚目混珠之淆,假台灣農作名義的品牌價值,行銷全球,重創區外原有台灣加工業者。一如農委會標榜具競爭力的台灣茶葉,真正台灣生產、台灣烘培的茶業,聞名國際,雖然政府限制茶葉進口,但是長期以來早有業者以製作罐裝茶名義,進口中國、越南茶葉,在台製作生產,再以台灣包裝茶名義輸出販賣。在2010年曾遭到監察院糾正衛生署,指出食品管理不當,不同產地原料混淆,造成國內茶農損失。

最後,自貿區的農產加工化,實際利潤都集中在加工廠,一旦原料由國外進口,加工廠由外資投資設立,甚至加工人力都是引進外勞,形成一個門檻,無異成為原料沒得賣,加工外商賺,連工資都領不到的荒謬景況。變成政府只是開闢土地,讓外國廠商來台設廠免稅加工,賺個低廉廠房租金,卻是犧牲台灣的品牌價值,甚至讓許多自貿區外的台灣加工業者,在不公平競爭下紛紛倒閉,變成只是特權園區加工廠商。

二、作物單一化

另外,就算機運好一點,農作原料從台灣購賣,看似農民有錢賺,其實也是有問題。台灣雖然號稱寶島,但是實際上具有競爭力的作物,其實不多,許多農作在品質與價格上,都有高度進口替代性,真正能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漁產品,如茶葉、毛豆、台灣鯛等,作物種類並不多。

一旦農民為了提供作物原料,擠進自貿區的農產加工,形成的就是一窩蜂生產,讓台灣農作走向單一化。一如早期鰻魚、香蕉等產業,一旦利潤看俏,農村就是大量搶種,讓農村原本多元生產、養殖的作物,朝向以生產加工作物為導向,形成作物單一化的危機。

作物單一化造成的危害,就是一些不具競爭力的農作,開始不被種植,最後面臨種植技術中斷,甚至種源滅絕的窘境。以一個國家食物觀點來看,農村應該是生產多元食物,提供不同營養來源,甚至連結著許多文化事物。一旦農村只是成為流行農作的生產中心,不僅是食物多元生產的滅絕,甚至也是文化的中斷。以許多部落為例,在外人租地與部落種植下,搶種高麗菜、果樹、茶葉、山葵等流行農作,造成部落原生作物的中斷,種源消失,甚至還有不種小米,祭典需要購賣小米的憾事。

更甚是國土保育的問題,以茶葉為例,一旦成為自貿區內大宗加工產品,相對需要更大種植面積,以台灣茶葉種植區域集中山區,一旦需求大幅提高,就表示更多山坡將被開闢,到時又是國土破壞的浩劫。

三、產銷大農化

相對上述的作物單一化,另一個形成的問題,就是產銷大農化,因為一旦自貿區加工廠需要大量又穩定的農作貨源,能夠滿足生產條件的農戶,絕非小農,而是更多大農的興起,整併更多土地,形成鉅型農場,提供自貿區內的原料需求。

這裡延伸一個問題就是農村的階級化加劇,在加工、生產的鍊結下,有資本設廠,以及有資本取地生產者,成為農村裡少數能鑽到錢的人,無資本的小農,很難分到這塊大餅,變成有加工利潤的作物,無法加入生產,種植別的作物,有可能面臨進口取代,最後只能交出土地,退出農村遠離故鄉。

台灣小農農村,其實內部已經有貧富之分,一旦自貿區加工產業鍊形成,立即造成就是賺的到與賺不到的貧富差距加大,加深農村內部階級問題。更麻煩是許多進入的有機農民,面對的就是搶地戰爭,開始需要和加入自貿加工的農地,爭取種植的田地,一旦租地價格高漲,造成就是有機農業的萎縮。

四、農村破碎化

農村一旦以高度單一生產的農場化,很容易就如國外大型農場,車行數十公里,看不到一個農村,這種大型農場化的危害,在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已經嚐到苦果。一些大企業或大農戶的大量收購土地,形成巨大農場,造成的就是當地原有農村的瓦解,一部分人留下當農場農工,更多人賣掉土地,遠走他鄉。

在東方社會,或者是說在許多傳統國家,農村仍以小農為主,這些綿密的小農,聚起農村,形成多樣貌的文化,時至今日,以經濟角度思考,或許不具競爭力,但是以生活面向思考,卻是保存著許多生活與生態的價值。

這也是政府再思考農村發展時,一直忽略的角度,一心以為創造農村價值,就是就是開發土地進入商業炒作,或是生產高經濟作物進入工業模式,完全忽視掉農村價值不只在生產,更有珍貴的文化意義。

五、糧食依賴化

最後,必須強調,各種經貿整合,自由貿易區的開設,其實都是在看似自由主義的大旗下,由強國主導的世界生產序列,一個重新整合的手段,那裡出產原料,那裡進行加工,早期透過運輸運回本國加工,現今透過「關內境外」的自由貿易區,讓生產加工廠直接設立在他國境內,號稱免除關稅、自由買賣,但是實際利潤,仍產生再有資本生產、加工或行銷的強國手上,甚至透過種種規約、談判,硬是吃掉他國之長,來保護自己國家的利益。

這種生產序列的建立,在早期是在工業上整併排序,提供土地、人力,各國糧食尚能自給,到現今連農業都進入整併之列,生產大國農業貿易商品所需,各國成為農作生產地與加工區,變相降低糧食自主率,糧食不足部分,就是以工業所得,再向大國購買輸入,變成一個工業賺、農業也依賴的長工國家,幫強國生產作工,所的工資再來買糧食。

這也是政府在計算加入經貿組織,估算工商利潤,農業損失外,卻鮮少計算數十年來,多元作物生產減少,不斷向國外購買糧食的高昇費用,一旦自貿經濟區開創,重創台灣農村,到時不是農村利潤加值,而是糧食外購加倍。

政府常常以邁向世界競爭,來勉勵農村要勇敢面對世界,卻沒想過幾十年惡整農村,土地徵收、田荒休耕,甚至連農業技術都放任自生,台灣農村已經命懸一線,現今還要老骨頭上火線。盲衝一場,到頭來。農業加值不知給誰?

氣候變遷、能源變動,世界重整中,新經貿自由主義成為一個幌子,旨在撬開各國大門,讓強國進行最有利的世界生產排序,台灣被迫要面對很多現實,面對許多險境,該是步步為營,豈可自跳火坑,連保命保本的農業,都耗不慎思的搶先放棄。
回頂端 向下
https://roy1107.666forum.com
 
20131218 自由貿易區下的農業危機—為誰農業加值?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MY LIFE :: knowledge :: 自由貿易示範區-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