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短期中型目標」,跳出宿命與悲哀
要上班族「訂目標」,原來也是一門藝術
射手座的人好像都很喜歡「計畫未來」,我很愛寫下未來的目標,在一張Excel試算表裡面。從Excel第一代直到現在,電腦桌面都擺著這麼一張「生涯計畫」的excel表,上面寫著現在的年歲、明年生日的目標、後年生日的目標…。有時也設定年前的目標、夏天來臨前的目標、十月一日的目標……。任何的目標,只在心裡想想、嘴邊講講無效,白紙黑字寫在時間表上面,每天提醒,什麼時候該達成什麼事,達不到就是沒有成功,達到了就是人生又邁向前面一大步。
回想剛從美國回來的時光,當時想做點不一樣的工作,加入過的幾間公司都不錯,但當我做完公事,躺在椅子盯著電腦發呆休息,心中仍不禁湧出一種無力感,這種無力感,大概就叫做「小小上班族的悲哀」,尤其從國外剛回來感覺更為強烈。國外的朋友拿我三倍的薪水,我在這裡的工作卻辛苦他們三倍、坐在比他們小三倍的cube,還常有些和專業無關的英文翻譯的工作丟給我,讓我有些錯亂,好像自己沒有專業,在這邊身兼最基礎的英文顧問。這是在北美洲上班不會有的感覺,或許是空間,或許是壓力,或許是一種城市的氣氛,或許是經濟大環境……。
回顧一下,我發現,那段時間,我就是靠這些Excel試算表上面寫的「目標」熬過來的,讓我每日活得朝氣蓬勃,也完成了一些東西。我發現這些「短程中型計畫」就像前方山頂的一面面錦旗,讓我維持很高的生產力,忘卻「小小上班族的悲哀」,心中都是甜甜的巧克力。 不過,我好像是個特例;上班族有些會訂目標,但很少訂下「有效的目標」。這巧克力不是讓我當「阿Q」,而是真的要完成一些事情。有時面試人,當面問他:「未來兩年內,想完成什麼事?」對方眼睛會閃出一點點的驚慌,招架不住這種問題,心裡想的或許是,我的目標就是明年三月趕快到,要和姐姐一起去員工旅遊;我的目標就是要一路考到思科證照,也要取得你這份工作…。總之,一般都答不出來,讓我得給他一個「選擇題」,一,傾向這樣這樣,二,傾向那樣那樣,對方才會很快的選一個。對方不是沒有目標,而是目標訂得「沒效率」。
各位聽過,有些業務人員,會把報紙上全版的跑車圖剪下,釘在房間的天花板,每天早上起來就對著跑車喊:「我一定要成功!」這是業務人員的目標,因為他們有可能因為業績的突然成長,而在很短期就跑車入手。但,一般上班族沒有這種奢侈的機會。(當然換來的是較穩定的薪水),當時,我若給自己訂這種「明年要買跑車」的話,最後大概只會撲了一場空。 所以,要上班族「訂目標」,原來也是一門藝術。自己訂了這麼久目標,我發現對上班族最有效的應是「短期」的「中型目標」。
「短期」很重要,如果目標訂得太遠,「十年後要買一棟房子」,就不知道現在應該幹什麼才能達到那個程度,只能在現有的辦公室「空忙」,忙到最後說不定是「一場空」。如果訂「明年春天到歐洲旅行二十天」,說不定公司有假期,尾牙又抽到頭獎,男友拿紅利幫你買,馬上就可以成行了,現在也不必付出什麼努力。所謂「短期目標」的定義,基本上就是我們平時「可以想像得到」的期限,在壓力下,不失呼吸的空間。我自己有個「測試法」,測試這個目標會不會太長或太短,當那個日期訂下去,先問,「今天不做任何事可不可以?」答案應該要是「還可以」,倘若不可以,表示這是「超短程目標」,這麼短的目標,一來實現起來的回饋太小,二來要常常換目標也換得很累。然後再問,「假如一整個星期不做它,可不可以?」答案應該要是「不行」才對,也就是說,我們在這個星期內必須有所動作。我自己實驗結果,真正的「短期」目標,符合人類生理的平衡,你不必今天一定要做完,若今天心情狀況不佳就算了,但一整個星期,一定要有一天做點超大的事,才可以完成目標。從前寫書時,我每個星期訂要寫幾章,剩下時間自己調配,這招,讓我永遠能在限期內寫完一整本書。
除了「短期」,目標也要「中型」。所謂「中型目標」,是一個不會太小,也不會太大的目標。目標的size同樣也有測試法,我覺得,只要達成率落在「60%」左右,就可以叫做「中型目標」,這個比率的意思是,「中型目標」要「有點夢想,有點實際」,你若「做完」某件事,便拿下六成的成功率,但剩下還有四成,要靠運氣配合。譬如你希望在年底前升職等加調薪,這種事情可遇不可求,也非自己能掌控,達成率可能只有1%,這目標就「太大」了;有的目標,是要完成某社區大學MBA學程,這種目標只要你修完所有課,百分之百會完成,這種目標是「超小的目標」,只能算是「行動計畫」(action plan),不能算是有點夢想、有點實際的「中型目標」。
現在,在自己工作的場所,對「目標」的感受還蠻深刻,把大家帶來同一個「創辦團隊」不難,難的是,要如何讓大家長期的一起走下去?已成立的大公司有「模範員工」,你知道他待幾年、有怎樣表現,就會達到公司如何的升遷與獎勵;而大公司有名氣、有股票,我們一開始什麼也沒有,把五湖四海的各種人才通通「砰」在一起,大家心中各有自己原先的目標與夢想的情況下,還能讓大家都很high?坦白說,在美國有比較多的人和我一樣對互聯網有所「狂想」,找到共同目標較容易,但在這邊較為困難一點。
大家在心中永遠藏著幾個自己的私房目標,就像當初的我一樣,這些是無法改變的;小目標譬如工作時數太長,希望有天能回家吃晚飯;譬如公司太遠,有一天希望近一些…。大目標譬如明年要賺到人生第一桶1000萬,假如公司沒辦法幫忙完成,那只好在業餘炒股票賺賺看,工作變成只是一個安全網(safety net),不慎「住套房」還可以繼續有收入;假如公司太久沒有完成目標,就只好去找更好的工作,讓這些目標可以馬上實現、或更快實現。這些,都不是公司所樂見的。如果今天真的是和矽谷一樣一、兩個人一起創辦,然後再有五、六人加入,那可能就顧原本一兩人即可,不過,如果是「全部一起加入」,雖違背管理學基本原則,仍希望盡量顧及大家。可能達到這種「烏托邦」的境界嗎?人人有不一樣的目標,卻人人都愛死了這個工作?我發現,每個上班族的目標,一定都和公司的目標有所「相左」,但只要「短期中型目標」差不多,就有機會繼續下去。只要給同仁多一些選擇,多到大家都可以在公司提供的這麼多東西中,選一個配合他「短期中型目標」,這樣的話,便可以和公司一起發展。我們的一些專案規畫會走小型、負責、績效導向,網路上的環境本就適合這樣的風格,加上目前所建立的公司文化,為同仁提供了一個迥異於一般上班族的工作環境。在朋友眼中,我是個急性子的人,不知道在趕什麼,一次想做這麼多事情;其實十年來,我雖立過至少30~40個以上的「短期中型目標」,有的準時達到,但有的也delay、有的從未成功完成…。不過最後「結算」下來,我仍然是一個「做了蠻多事的人」。這就是「目標」的力量。那,你的「短期中型目標」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