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山:找到對的位置,勝過熱門產業
文/林茂山
就業競爭日益激烈,不僅年輕人緊張,許多父母比子女還緊張。揚智科技人力資源暨行政處處長林茂山認為,其實真正在職場上有所成就的人,不見得是天才,而只是放對了位置。所以找到適合自己性向與才能的工作,比追逐所謂「未來熱門產業」更重要。
最近有兩個朋友剛好都為小孩升大學選組煩惱,他們不約而同地判斷未來的社會競爭會愈來愈激烈,選科系務必要考量適合從事將來熱門產業的科系,否則未來競爭力不足可能會面臨淘汰,至於小孩的興趣或志向那可能算其次了。
我在想天下父母心,現代的父母為了孩子操心,並且無法自制地替孩子做了職涯選擇,或者希望影響孩子做職涯選擇,似乎是相當普遍也習以為常的事。而在這樣的過程中,許多父母往往少了探詢小孩性向,少了徵詢小孩自己意願,也少了讓孩子獨立判斷、自己選擇並且為他的選擇負責的過程。因此,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價值判斷的經驗,也無法學習到價值體系的建立。
.價值判斷趨於功利化
台灣是個移民社會,不安定的憂慮感以及害怕貧窮的心態,一直占據著我們的心靈。在做任何價值判斷時,優先考慮的往往以生存危機思考,並且以金錢與利益導向,花時間學習的一定要是實用的知識,至於休閒則要強調不用腦筋,缺乏深度的思考,工作或者學習往往與真正的生活分開。
美國一位學者Russell L. Ackoff在一本書裡提到,「在我們的文化中代價最慘重的解析動作,莫過於將生活分解為工作、娛樂、學習與心靈啟迪等四個元素。人們設立專門的機構,一次僅進行一項活動,儘可能的將其他三項元素排除在外,將生活的各個層面區分開來,」因此企業就只能是工作的場所,不必想要在其中獲得娛樂、學習或心靈啟迪。
許多人把生命切割成工作階段(或者說賺錢階段)與退休階段,娛樂與心靈啟迪都得等到退休階段才實現,我就常常聽到朋友說退休以後的抱負,似乎工作階段都不能實現他的理想或者抱負。我常在想以一個上班族來說,如果25歲進入職場到60歲退休,正常的話要花35年的時間在工作上,在這一段時間裡每週至少要工作5天,每天至少要8個小時,大部分的人工作時間更遠超過這個時數,如果工作就只能是工作,在其中得不到快樂,無法學習成長,又充滿心靈空虛的話,而這一切又都得等到退休才能解脫,那真的太無奈了。
.放對位置,就能大放光芒
台灣是個高度競爭的社會,所有資源與精力都被過度的動員,社會充滿了「拚」與「衝」的聲音與意念,這樣的精神或許造就了台灣經濟與社會的快速成長,但也消耗了人的生活品質。在價值觀上面過度重視金錢,競爭力被窄化為以賺錢多寡為指標,價格被等同於價值,成為追逐的目標,在這樣的思維下,大家盲目的追求進醫學院,讀電機系,而忽略了自己適不適合。
在美國一項調查中發現,真正在職場上展現成就的人,並非天才,只是放對了位置,而讓他們的天賦得以充份發展。而這些所謂的成就,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價值。這是個分工的社會,各個崗位都需要人才的投入,選擇適合自己性向與才能的工作,找到對的位置,認真的投入,就能創造價值。
.每一份工作都值得尊重
當然,世事無法盡如人意,未必大家都能從事完全符合自己希望的工作,當無法掌握選擇的權力時,就要學著接受被選擇,相信只要合乎社會規範的每一份工作應該都值得尊重。我們也應該學著在工作中注入熱情、發掘樂趣,創造價值,同樣的工作用不一樣的態度去看,就會有所不同。
前陣子看過一卷紀錄片錄影帶「如魚得水」,描述西雅圖魚市場的一群魚販,如何在工作作注入熱情,享受工作,那真是最好的典範。我在想他們怎麼有辦法把賣魚這件事弄得這麼好玩,如此的樂在工作?在影帶裡探討的幾個原則中,我想最重要的還是「選擇你的態度——你若老往壞處看,就會發現生活無一可取之處。當你得知自己能選擇回應生活的方式時,就會得到最好的機會。要是你發現目前的生活態度並不是你想要的,可以換個新的態度。」
我向那兩個朋友真誠地建議,就讓小孩子自己去選擇,父母應該盡的責任是協助而非主導,小孩想做的事就讓他去做吧,人生不能光以價格來判斷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