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旋轉形式有三種:上旋、下旋、側旋。
判斷標準其中之一是上、下旋的旋轉軸是平行於檯面的,而側旋的旋轉軸是垂直於檯面的。
但在練習或實戰中,單一的上、下、側旋出現的機率極少,絕大多數是以復合旋轉形成出現的(如側上、側下等),
所以必須還要認識到順旋轉和逆旋轉的內容。
順旋轉、逆旋轉認識起來並不難,只要你正對球的後中部、以球中心為旋轉軸的一個端點,
順時針方向轉的就是順旋轉、逆時針轉的即為逆旋轉了。
一.搓球的有關基礎知識
(一).飛行特點
大家都知道,乒乓球在飛行中是有空氣阻力的,而轉與不轉、不同方向的旋轉所受的阻力即氣流的側壓力是不一樣的。
1.下旋球的飛行特點:
下旋球在飛行中所受到的氣流側壓力是向上的,
所以其下墜速度相對較慢、弧線的曲度初期相對較平直,
而未期彎度很大。
2.側旋球的飛行特點
左側旋球飛行中向右拐彎、右側旋球則相反。
3.側下旋球的飛行特點
復合旋轉的特點,既有下旋又側拐。
(二).旋轉球在檯面的跳動特點
1.下旋球的跳動特點
落台瞬間會向回滾動,所以落台彈起後速度減慢、前進力不足。
2.側旋球的跳動特點
因其旋轉軸直接與檯面接觸,接觸點無旋轉成分,所以與不轉球相同。
3.側下旋轉球的跳動特點
擊球過程中幾乎都帶有順旋轉或逆旋轉成分,右手持拍者順旋轉擊球會有向右跳動、逆旋轉擊球會有向左跳動的現象,
由於與檯面接觸部位的球體表面的線速度不同,跳動的強、弱程度亦不同。側左、右下旋球除彈起後減慢速度外還會有左、右的跳動現象。
(三).旋轉球的表面分區
旋轉球在檯面上的各種反彈現象都取決於對方的發力方向、摩擦程度、拍面朝向等因素,
所以其強弱程度取決於球體表面與檯面接觸部位的線速度的大小,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
旋轉最強區、次強區、弱轉區、微轉區及不轉區。
不轉區指旋轉軸端與檯面接觸部分、微轉區略外,依次類推至球體直徑處為最轉部分。
(四).旋轉球在拍面上的反彈特點
1.下旋球
下旋球在觸拍時的瞬間向下滾動,必定有向下反彈的現象。
2.側旋球
向一側滾動(左側旋向左),所以向一側偏彈。
3.側下旋球
向左、右下側偏彈。
(五).球的飛行弧線
乒乓球的飛行弧線取決於摩擦力的大小、發力方向、拍面角度、擊球時間、擊球點、重力加速度等等因素,而重力加速度又由球的速度及擊球的力量決定。做為速度,其在乒乓球運動中有特定涵義,它不單指乒乓球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還要加上引拍及擊球所耗時間。而擊球力量,則指球拍觸球瞬間揮動力量的大小,泛稱"擺速"的即是。若想球過網,弧線曲度必高於網高;要想球有效,第二落點須在對方台內。
1.弧線的高度
弧線曲度的高低主要取決於球離拍後的初速度的方向和大小,方向越偏上,初速度越快、弧線越高,而拍面的角度、擊球點、發力的方向及大小、來球的旋轉方向及旋轉強度又是初速度方向選擇之主要因素;出手的速度則主要取決於瞬間擺速及摩擦質量。
2.弧線曲度和落點
在出手初速度的方向相同情況下,擊球力量越大、球速越快、第二落點距網越遠、弧線曲度越小、越平直;加轉弧圈球的強烈上旋會使弧線曲度加大、則第二落點距網距離會越近;下旋球則反之。
二.搓球的種類
1.按擊球位置分:正手位;反手位。
2.按擊球時間分:快搓;慢搓。
3.按旋轉強度分:轉與不轉。
4.按飛行距離分:擺(吸)短;劈(搓)長。
三."劈長"之亂侃
搓球技術在實戰中的應用率是很高的,尤其現階段在旋轉質量和速度占主導地位時,為了控制對方取得先機,更是對搓球技術賦予了很多新的內容,如劈、撇、抹、晃、切等。六、七十年代有權威人士直呼搓球為搓攻技術,更把"削球"劃為搓球技術範疇內。所以,無論是業餘或是專業中,沒有任何運動員能離開此項技術,它不僅可以做為過渡手段,甚至還可直接得分。
1.快搓與慢搓
顧名思義,快搓與慢搓的區別表現在擊球時間上,快搓可包括擺短、吸短,擊球時間是在上升期至高點期,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上升期和高點期的含義,上升期可分為上升前期和上升後期(也有細分加入上升中期的),而高點期則是在上升後期至下降前期的各自前後的一部分空間組成的,有球友把高點期當做一個點的看法是不對的。快搓的目的一是爭取時間、一是控制落點。所以擺短時回過去的球會快、落點距網近、不轉或不太轉,使對方難以搶攻而控制對方; 而慢搓的擊球時間通常為下降期,根據來球弧線的高低、落點的長短、旋轉的強弱等因素,確定回球的方向、落點及旋轉強度,以落點和旋轉強度為主要目的來控制對方。
2.搓球新技術之一.....劈長
(1).站位及引拍
正常基本站位即可,反手位引拍時要首先右腳(右手持拍,下同)上前一步(重心輕壓,以利還原)、肘關節較前突、球拍引自左前胸前方;來球落點近左邊線且角度較大時,可上左腳;直板利用小臂外旋使拍子正面朝向來球方向。這裡要說的是會"反打"的球友最好用球拍背面,根據我的實踐,這樣可以同橫板一樣,小臂得以放鬆,更有利於發力和手腕的控制,即使正常搓球,來球落點若靠近邊線,效果也要比正面好得多。
(2).節奏
要學會放鬆,尤其是小臂與持拍手的放鬆,才有利於控制和發力、才利於發力時的"緩衝"加轉以及製造低弧線,注意不要用拍子去"捅"或"碰",要對上來球的節奏,要步法和重心先到位。
(3).擊球時間與擊球點
"劈長"的目的是控制,就要以速度和落點為主、旋轉為輔,要在時間和落點上下功夫,所以擊球時間必須在上升期,在可能的情況下越早越好。而落點則要使對方十分難受,其中包括"追身",要"頂"住對方,"劈長"的落點大都靠近端線,如果加上弧線低和速度快的有效因素,對方即使勉強將來球變為上旋,質量也不會很高的。 關於擊球點,"劈長"實施的前提是對方來球為不太轉或微轉的下旋球,反手位落點大多靠邊線,對付側下旋來球,一是注意側旋球在拍子上的反彈特性,二是要注意下旋的反彈特性、以及其在檯面上的跳動特點、飛行特點及飛行弧線的曲度,適當選擇板型,用拍子的左右及前後傾鈄角度來控制,較轉的來球要後仰稍大些,大約在50度左右調整、稍轉或不轉的在30度左右調整,當然這些後仰角度只是參考,同時也是由拍子與檯面垂直為90度後、後仰角度算起。
(4).發力
發力包括擺速的大小和發力方向和方法。擺速就是揮拍速度,但對於"劈長",擺速大不見得好,"劈長"要求動作小而速度快、落點刁才能奏效,而僅把旋轉列為輔助因素。所以在來球不長、不太轉、不大快的情況下,在肘關節略前突、拍子在左胸前略上部位時,只需將小臂與大臂之間夾角快速打開、按拍面角度直接向檯面"砍"一下即可,隨著拍面左、右傾斜的調整,落點可選"追身"或偏中路;如果來球為較轉、落點較長、速度稍快,可將拍面再適當後仰,並適當增加向前下的壓力,但這時一定要控制住手腕、不可過"活",以增加緩衝來提高穩定性。這裡著重強調的是:直板正面引拍時切忌將拍子放橫,也不能垂直,拍頭一定指向左下方,這樣在向檯面"砍"時可借手腕力量,體現出"劈"的感覺,橫板反面亦應如此。由於篇幅較長,正手位的"劈長"動作就不做介紹了,雖然正手位"劈長"用得相對反手位要少得多,但掌握了以後定有可用之機。
(5).內、外弧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拉弧圈球時常談到內、外弧的作用,內弧是為了增加摩擦質量,特點是球在拍子上因摩擦而停留的時間相對長些;而外弧由於摩擦少卻力量集中而顯得速度較快。那未,由手內、外弧的拍子運動方向的不同,同樣可以用到"劈長"技術上。比如,來球稍高而不轉,就可以為壓低回球弧線而用外弧;如果來球低且轉,就用內弧手法來加轉和緩衝。當然,這有些難,但當你基本掌握"劈長"技術後,內、外弧的使用會使你如魚得水、更高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