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和度 Saturation
我們說一個東西看起來「鮮豔欲滴」,就是在形容顏色飽滿到好像要滴下來一樣。這樣飽和的色彩如何形成?攝影時,我們會發現在陰天拍出來的照片常有種「悶悶」的感覺,所有的顏色都灰撲撲的沒精神;但是如果我們在晴天陽光充足但不強烈時回來拍,同樣場景拍出來的照片卻是色彩鮮豔,好像都活起來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就在於色彩的飽和度。
▲被攝物上如果帶點水珠,可以增加反射率、使顏色看起來更鮮豔;這就是小販常常往水果上噴水的原因。Ariel/攝
飽和度(Saturation),又稱彩度或色純度,意思就是「色彩的鮮豔程度」。講得有學問一點,就是指一種顏色與相同亮度的消色(即白、灰、黑色)之間差別的程度。當某種色彩與消色對比,當色彩成分越高,該色的飽和度越高,顏色也就越鮮豔;消色成分越高,該色彩飽和度越低,顏色也就越不鮮豔,顯得越灰。我們用黑白攝影的概念來想就很清楚:當色光投射到黑白底片上時,會依照其亮度被轉換為相應的黑、白、灰色,也就是完全消色了。
▲拍照時使用減光鏡濾除雜光,色光純度越高,影像的飽和度也就越高,看起來鮮豔動人。林家興/攝
在所有的色彩中,最飽和的顏色是光譜色,也就是說不同色光之間的混雜度越高,彩度就越低 — 這就是為什麼陽光太強時,我們使用偏光鏡濾除空氣中散射的雜光後,能使影像色彩更飽和的緣故。而陰天時光線強度不足加上漫射光的關係,不同色光彼此干擾,顏色看起來也就不純、不飽和了。現在科技發達,使用影像繪圖軟體時可以很方便地調整色彩的飽和度(或去除飽和度),不妨試試看!
攝影小常識
雨天時,顏色更飽和
雖說陰天拍起來顏色灰灰的不好看,但如果碰上下雨天或剛剛下過雨的時候,只要光線充足,顏色反而會更飽和喔!這是因為雨水把被攝物上的灰塵洗乾淨了,附著在上面的水珠更增強了顏色的反射率的緣故。
明度 Brightness
認識飽和度之後,我們要瞭解影響色彩的第二個重要關鍵 — 明度,照片「亮不亮眼」就看它。攝影中另一個重要的色彩觀念就是明度(brightness,亦稱為lightness)。明度是指顏色的明暗、深淺,一般說來,明度越高,顏色越淺,越接近白色;明度越低,則顏色越接近黑色。當然,當顏色趨近於白或黑時,飽和度也會隨之下降,但這並不代表飽和度下降時明度也會改變哦!
由於攝影所應用的色彩觀念是從光學的角度來看,所以明度還取決於被攝物體表面的反光率。反光率高的物體顏色亮度大,反光率低的顏色亮度小。在所有的顏色中,消色當中的白色物體明度最大,黑色物體的明度最小。也就是說,光線明亮的拍攝環境,各物體反射回來的光線量越大、越接近「白色」,明度便越高;接近黑色時,明度較低。不過,同樣彩度下,不同色彩的明度也不盡相同,黃色是明度最高的,而紫色則最低。
在攝影上,明度與曝光也的掌握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曝光過度,整張照片高光部位太多,則各種顏色的明度太高;曝光不足時,照片整體落入暗部階調,明度太低,一樣無法表現出色彩真實的樣貌。如果拍照時對明度掌握沒有信心,可以考慮使用曝光補償來拍攝,再挑選適合的影像,並藉此培養自己攝影眼的敏銳度。
▲攝影時,曝光補正就是在針對明度做微調,可以改變物體的色彩、銳利度與整體層次感。如果拍攝時忘了使用圍曝光,也可以在影像繪圖軟體中調整 。孫宗瑋/攝
色相 Hue
你是否看過某些照片明明是你熟悉的景象,卻變成了截然不同的色調?這就是改變色相的緣故。除了飽和度、明度之外,瞭解色彩原理的第三個關鍵就是色相(Hue),這是標定色彩在光譜位置上的另一個重要座標。
▲適度調整色相,可以將春天嫩綠新芽搖身一變為秋天的飽滿楓紅。Ariel/攝
顧名思義,色相便是指「色彩的相貌」。在可見光譜上,人的視覺能感受到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不同的色彩,而不同的色彩都有自己的波長與頻率。如果我們將一幅影像的顏色調整為不同波長的色相,整幅影像就會依據其色相重新分配成不同顏色,形成正常視覺下看不到的奇異世界。
如果想試著玩玩看,可以將影像輸入電腦中,以影像繪圖軟體試著調整色相,可以營造出相當有趣的影像效果。另外一種玩法是將照片改變為單一色調,例如綠色、紫色、藍色⋯等等。目前中高階的數位相機(尤其是DSLR)中多半內建有此一濾鏡,拍起來也很有趣。
▲大幅度改變色相,會創造出令人驚訝的影像效果。Ariel/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