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郭魚」是從哪裡來的呢?為什麼叫「吳郭魚」?
「吳郭魚」原產於非洲,屬於慈鯛科之熱帶魚類,有些具有口孵仔魚的習性,全世界共有一百多種,其中曾被人們在池塘養殖的約有十五種。
民國三十五年,由國人吳振輝、郭啟彰兩位先生從印尼首先引進飼養(當初引進時只有十三條),為了紀念他們,就取兩人的姓氏相連做魚的名字,這就是「吳郭魚」名稱的由來。
iDevice 圖示 「吳郭魚」有什麼特性?
由於吳郭魚對病害的抵抗力及環境的適應力很強,又屬於雜食性,所以很容易飼養,加上吳郭魚成長快速,肉多、質嫩,沒有小刺,大人小孩吃起來都很安全,故較能被一般消費大眾所接受,吳郭魚也因此成為台灣地區,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類及食用魚種,除此之外,吳郭魚更被譽為「未來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由此可見,「吳郭魚」在漁產養殖業上是不容忽視的。
「一般吳郭魚」和「優質化吳郭魚 ---台灣鯛」有什麼不一樣?
一般吳郭魚:
自1946年台灣地區首度引進吳郭魚起,許多不同品種的吳郭魚陸續被引進,並經雜交而培育出許多品系。過程中,許多吳郭魚在逃離養殖池後(或人為棄養),在台灣各地溪流、池塘、溝渠以及濱海地區順利的存活下來,在「適者生存」的情況下,逐漸繁衍出許多野外自生的混種,平常我們在溪、河邊或渠塘裡所釣到的吳郭魚,就多屬此類,不過,這些吳郭魚的品質參差不一,又因生長環境可能遭到污染,所以多數人們通常不敢食用,除非是在水源乾淨的地方(如水庫、溪河上游)所釣獲者,人們才會取食。
台灣鯛:
自1969年改良的吳郭魚(福壽魚)問世後,吳郭魚的養殖展開了新的一頁,繼1975年單雄性吳郭魚技術的研發成功,使得吳郭魚的養殖和品管正式進入了商業化。
早年因吳郭魚養殖方式採用農漁牧綜合有機經營的方式,造成「吳郭魚是取食豬糞和雞鴨糞」的負面消費印象,加上海水養殖和進口魚種等其他替代魚種的增加,以及消費者求新求變和偏好的改變,致使吳郭魚在國內消費者心目中被視為下等魚種,同時,在過去漁政單位也未特別注意與輔導的情況下,自然使吳郭魚的魚價長期低落且欲振乏力。
所幸吳郭魚養殖業並未因為如此而沒落,反而在產業界的努力之下,積極打開美國、沙烏地阿拉伯、英國、韓國、加拿大及日本等國外市場,特別是在美國市場,吳郭魚更是開創出另一片天空。
為了因應全球貿易自由化及市場國際化的趨勢,並建立台灣自身的優質漁業品牌,所以在種苗繁殖技術、養成技術、飼料配方、加工技術等各方面的努力下,國人成功培育出優質的吳郭魚。為了以此創新而質優的產品打開國際市場,所以將多次改良後的優質吳郭魚,命名為「台灣鯛」,所以,「台灣鯛」就是經過嚴格品管的「優質化吳郭魚」,和一般的吳郭魚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