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LIFE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MY LIFE

recording everything happen to me in live, or knowledge, event, food, travel, music, moive, sport, etc.
 
首頁首頁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搜尋搜尋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登入  

 

 20171003 【 搓球的境界 】(轉貼)

向下 
發表人內容
roy
Admin



文章數 : 1823
注冊日期 : 2012-12-02

20171003 【 搓球的境界 】(轉貼) Empty
發表主題: 20171003 【 搓球的境界 】(轉貼)   20171003 【 搓球的境界 】(轉貼) Empty周二 10月 03, 2017 4:47 am

#搓球也瘋狂(馬凱旋)

幾乎所有業餘選手,都在為改進接發球而費盡心機。其實,接發球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
於搓球的好壞。

初學者練球,往往都是從正手攻球開始,然後直拍反手推擋、橫拍反手快
撥,年輕球迷甚至快攻練習的過程很短,很快就過渡到拉球的階段。許多人練球到“癡迷
”的程度,看電視轉播、技術錄影,讀技術文章、專家指導,再悉心觀察身邊“高手”如
何打球……問題在於,即使是這樣的投入,與專業訓練相比,也不夠系統化。比如說,大
多數人都喜歡練板爆沖,看上去既瀟灑,打起來又過癮,然而,在實戰接發球中,這種爆
沖的機率其實遠遠低於搓球。

筆者將乒乓球中製造旋轉的技術分為三大類:

發球,完全可以自己掌控;
拉球,毋須多言
搓球,包括削球,因為削球其實是搓球的放大。


自從日本發明弧圈球以來,這種強烈的上旋球技術突飛猛進,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所以大家都把它作為主要手段來使用。但大家往往重視了上旋球,忽視了下旋球。這裏所說的下旋球,指的是搓球的環節。

對發球環節中的下旋,大家都不會忽略,因為太重要了。但是對於搓球,我們往往忽略了它的重
要性。即使到今天,即使是在頂尖水平的較量中,許多回合仍然是從下旋、從搓球打起的,而在業餘選手中,搓球的比重還要更高。所以,我們有必要分步驟來強化自己的搓球能力。


新手上路


1. 引拍


初學者要掌握的搓球最主要的環節,就是看見球要引拍。
使用進攻性技術時,引拍、揮拍
大家比較好理解,可現在電視媒體這麼發達,中國人又有福氣,看到的都是頂尖高手打球
,一看高手好像手擱那兒沒引拍球就搓過去了。
可是,你要知道他或許是練了十年才形成
那樣的動作,他剛一開始練球也是一板一眼搓過去的。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運動員都知道,搓球有個別名叫“小削球”,原因就在於它要引拍,像削球一樣。
假如沒有引拍的動作,沒有充分練習過慢搓,無論直橫拍,你都不容易加轉,
因為剛開始打球的時候手腕手指的配合還不能掌握得很自如,
就模仿高手在手臂幾乎伸直的情況下“捅”著搓,這樣既沒控制,
旋轉也沒變化,下面的接發球更連談都不要談。



2. 緩衝

搓球跟攻擊性技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摩擦加轉時要有緩衝,
要有“送”的感覺,大臂要跟著前臂送出去,這樣搓出去的球你才能有控制

要自己能感覺到“吃”住球,球在球拍上停留的時間夠長。

以直拍為例,食指和中指在“送”的過程中,你完完全全能感覺到製造下旋的摩擦,
它不是緊急制動的那種摩擦,而是要跟進一定的長度。
你搓出去的球不是像炮彈“當”地一下撞出去的,
而是有摩擦有緩衝的,是“軟中硬”的,這樣才具備了搓球的基本要素。

緩衝與引拍也有關係,要求引拍時學會放鬆,尤其在練習搓球的過程中,由於球速慢,
你能比練習攻球更好地學會放鬆。假如沒有緩衝,直接練“捅”著搓,開始看著也許還行,
一過初級階段,碰上中級對手了,你接發球不是“冒”就是“吃”。


3. 節奏

很多時候,初學者知道要引拍了,可是掌握不好揮拍的節奏,往往不是慢的多,
而是早的多,節奏太快。這是因為在搓球之前練的是攻球,是上旋球的節奏感覺,
於是球還沒到,拍已經揮了,有效的動作根本沒用上。
這時候,就要盯球,只有根據對方回球的速度來決定你引拍的速度,
引拍才有的放矢,搓出去的球動作才協調。

只要引拍的時間對上來球的時間,你的搓球就對一半了。
在節奏掌握比較平穩之後,也不必像業餘體校的小孩那樣一搓上百板,
只要能連續搓七、八板以上,擊球點比較固定,而且能加轉,弧線也不太高,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練習了。


4. 拍形


拍形後仰具體多少度為好?不能規定那麼細,大概30度左右。
初學者有時候搓球太靠底部,優點是容易搓轉,缺點是不好控制,容易冒高。
30度左右的傾角,利於你發出力,純粹搓底部不容易發力,對手腕手指的要求太高,所以,接觸球體中部偏下就好

具體的角度,因來球也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手上感覺不一樣,有的人天生拍形就比較立。
只要有旋轉、能控制、能搓轉不轉、弧線夠低,就是好動作,就是合理的搓球,而不必斤斤計較於多1度還是少1度。
無論直橫拍,正手搓球的難度都比反手大:直拍牽扯到三個手指如何調整拍形的問題,
搓正手的時候假如食指和中指握得太緊,拍形容易朝天,所以要手腕外展;
橫拍主要調節好食指,手腕要能打開,拍頭不翹就好。


5. 站位

無論直橫拍,我們都建議用通常的基本站位,以右手為例,用不著左腳在右腳後面,否則
以後再銜接進攻技術,腰全讓右腳頂住了。


練習路徑

1. 反手搓斜線


先搓反手斜線,單線練習,掌握基本動作。
喂球方供一般下旋球,不能快,否則初學者不容易掌握引拍的時間,也沒有空間去加大摩擦。
喂球越低越好,假如球太高,主練方不容易掌握擊球時間。
你想,喂球方是慢搓過來的,如果又慢又高,主練方什麼時候揮拍啊?

太痛苦了!喂球方需把球送到主練方偏反手一些(別到中路),以促使主練方不自覺地接觸球體的偏左一點,
這樣有三個好處:
主練方肯定是回斜線,利於線路穩定;容易加轉;
用力方向想錯都難,因為你“捅”著搓時肯定不是接觸球體偏左。
如果你找不准節奏,可以自己拿一盆球,左手把球拿到胸前,手背朝下,放開,
讓球在臺面上垂直跳一下,右手揮拍搓球,再拿一個球,再放,再搓……一,二,三,就這三下,不怕慢,就怕不連續,多
慢都可以,但是必須一球連上一球,就是為了培養節奏感。
熟練之後,再把球拿開,徒手揮拍,體會搓球的動作。



2. 反手搓直線

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找到一些搓球的感覺之後,搓斜線學會加轉了,再練習反手搓直線。
不會搓直線,你身體不用動,只要把接觸球的點向球體正中間移一下,用力方嚮往正前一些,就沒問題了

搓球練習,要有一定的板數。搓球看上去像勻速運動,其實不然,中間是有節奏變化的,
只有動作比較協調放鬆,才能再體會中間那一下變化——既要發力又要送,“慢中快”

剛開始,你可能只是把球碰過去,動作只是形似,
有了一定板數之後,慢慢才能體會到摩擦的感覺,才有神似。
先不說旋轉,能控制拍形,能搓到球臺底線任何一個點上,才能叫學會了搓球。



3. 搓轉不轉球


掌握了基本的搓球加轉,就要開始體會搓不轉球。從理論上說,搓不轉球觸球時要“碰”而不摩擦,但到高級階段,你還是要有摩擦的動作,但其實不發力,只是做給對手看,過去還是不轉球。通過練習搓不轉球,你會對手指手腕的運用更有感覺。

練習搓轉不轉時,最好是借助多球來喂球,給出的球不要太長,否則主練方會不知不覺容易離台,而人一離台,引拍就不知道往哪兒擱。

多數業餘選手沒有多球練習的條件,只能採用單球練習。那麼,主練方練搓轉不轉,一板轉一板不轉,陪練方在應對不轉時,拍形一定要稍微立一點,而且動作要有緩衝,假如是“捅”過去的,主練方下一板就沒法搓了,球速太快,弧線太平,快改推擋了。先是板板搓加轉,再板板搓不轉球,再是兩板轉、兩板不轉,最終過渡到一板轉、一板不轉。



4. 正手搓球

反手兩條線(斜線、直線)都會搓之後,甚至會搓轉不轉之後,再練正手搓球。
因為正手空間太大,動作變數太多,不易正確定形。

同時,過早練習正手搓球,難免削弱正手攻球意識的培養,而正手攻球是所有技術中殺傷力最大的,所以正手必須先練攻球再練搓球。正手也有搓轉不轉之分,但如果練習時間有限,可以只搓一般旋轉的球,只要穩定、弧線
低即可。你也可以借助發球練習來強化正手的搓球感覺,因為搓球與發下旋球的原理是互通的,兩者必然能夠互相促進。這樣,既為練習增加了趣味性,又提高了時間的利用率。初學者可以正手先練一板發轉不轉球,再練側下發球,最後練側上發球。

正手搓球的練習可以比反手少很多,甚至1比10都可以,但是不能不會,否則日後你正手
接發球時肯定會後悔。根據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你一上手就這麼練並不會覺得很難,如
果等練了兩三年已經形成某些基本習慣之後,你發現自己正手搓球不行,再回頭來補課,
還不如你剛開始痛苦兩月呢。

正手沒有反手搓的轉不要緊,只要能搓出長度,弧線比較低、比較穩,單線能搓上四五板
,對大多數業餘選手就夠用了。正手搓球不像拉球,拉球動作快,需要你全身的配合,尤其正手拉球,動作複雜得多,空間很大,搓球就比較慢,易幹掌握,所以它是你正手學會製造旋轉的重要手段,不可缺省。

筆者認為,正手搓球練習不必像反手那樣搓“跳起來就出臺”的球,因為日後實戰中正手

幾乎碰不到那種球——可以直接拉而不必搓了。所以,就練習搓第一跳後幾乎不出臺或剛
剛出臺的球。


5. 擺短


搓長練好了,再練擺短,先練中路、反手的擺短作為業餘愛好者來說,對練擺短難度很大,有條件最,好是借助多球:陪練方站在網前喂球,剛剛過網,不用勁,便於主練方發力。實在沒有多球,可以陪練方發球,主練方擺短,擺完之後,陪練方把球抓過來再發,如此往復。



以搓為矛

1優化動作

雙方都有一定能力之後,可以試著讓搓的動作短促一點,手指、手腕的運用更講究一點。練習擺短,不期望像國手那樣擺過去在台內跳三下、四下,但至少練到跳兩下。

這時候,重心的重要性直線上升,一定要穩。有了這些之後,再講究擊球點,最初你搓的可能是來球的高點甚至下降期,現在要提前,在來球的上升期觸球。

一般而言,短球不可能像長球那麼轉,所以拍形可以稍微立起一些,這種擺短其實很忌諱拍形平著上前,因為特別容易搓長。你球拍立著一點,接觸球的部位偏球體中心,這樣過去至少弧線低,否則容易冒高、擺不短、加不轉。為什麼我們最初練習搓球的時候拍形要稍微後仰一點?因為那樣容易加轉、搓長。

但隨著練習程度的加深,技術越來越熟練,擊球時間提前了,更容易借上對方來球的力量了,自己的拍形也就不用那麼平了,平了反而麻煩。這時對球的控制,就靠你發力更集中,對緩衝掌握得更好,對觸球部位的精確拿捏,甚至拍形到了45度還能加轉。


開始練習擺短,只要弧線夠低、夠短就行,旋轉有就行。對專業隊來說,擺短肯定必須得轉,但我們還是不太看重你搓得是否夠轉,我們強調的是你要夠短,摩擦發力之後,用李曉東的話說,要有“忍”一下的感覺。要求得再多一點,就是動作始終要放鬆,這樣以後水平高了,可以把加轉的功夫再補上。

業餘選手常見的誤區是,一碰到帶旋轉的技術,就喜歡把旋轉放到第一位,其實不儘然,對乒乓球體會深一些的人就知道,這種理解其實是很大的誤解。當然,在最初練習搓(長)球時,還是要搓得轉,否則什麼都是空話,而到了中高級階段,你可以用其他的技術來彌補旋轉的不足。也許會有人說,我就是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上來就要練擺短加轉,也不一定不對,但筆者的理解還是擺“短”第一。

順便提一句,我認為直拍擺短時拍形可以縱著一點上前(即拍面與手臂一順),不必橫向打開太多,這樣的好處是動作有“根”。假如拍形過於橫,尤其是直拍,容易失控。而且,你腳下也是縱著上去的,球拍與腳步同向,用力更自然流暢。



2凝煉套路

這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切忌急於求成,這種問題在業餘選手裏非常普遍。許多人有這樣一種概念,他認為自己掌握了不少乒乓球理論,就覺得自己也能使用那許多技術了,於是太過追求那些高精尖的技術。但他實際所掌握的東西,跟他的理論素養是不成比例的。也就是說,意識超前,而技術達不到。筆者並不反對業餘選手練一些高難度的技術,但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漸進,不是憑空起高樓的。


你要循序漸進這麼練,打好了基礎,再往深練,容易。業餘選手可以說百分之九十都是從下旋打起,你說你搓球好占不佔便宜?哪怕你不會擺短,不會快搓,只要能把長球搓到底線,能搓轉不轉,控制得特別好,弧線夠低,已經算是業餘很棒很棒的了。這是對初學者的要求,當然,下一步你可以練習綜合技術了——發完球搶一板,或者對方發球我搓一板,再搶拉……練好了這些連接技術,你手裏就不再是單一的技術,就可以晉升中級了。

以劈長為例,劈完長不可能還接著搓。無論對方是搓回來還是拉過來,來球一定不會太轉,無論你是拉也好、打也好,總之要學會進攻劈長之後對方回過來的這板不轉球。甚至,假如你的劈長不夠快,對方搶先拉起來了,你還要進入相持甚至有點防守的狀態,當然,這不是單純的被攻,而是你先控制對方,對方看似掛起來了,其實你是上風,怎麼打都可以,這些套路都是需要練的。

又比如,先練習搓完側身拉,連續練習一段時間,有一定體會後,可以再練擺短後上手,反手掛一板,台內打一板……甚至可以要求你的練習夥伴,“現在我擺短之後你可以搓出臺的,我兩邊上手,練連接。”這才能讓你的搓球擺短比較快地進入實戰的軌道中。另外,可以有意讓對方發帶側旋的球,你練拍形的控制,對側旋的控制,如果你接發球都能搓到一個落點上,就證明你具備了控制側旋的能力。



3直橫有別

直拍搓球與橫拍最大的區別,在於直拍的拍形變化比較容易而且動作小,所以橫拍選手練習搓球時握板最好不要太緊,略松一點較好,否則很容易造成正手接發球出現問題,那你在對手的發球面前就翻不了身了。當然,橫拍搓球也有自己的優勢——反手力量大,容易加轉,橫拍的英文是“Blade”,意為大刀,大刀可是砍過去的,而且橫拍反手搓球是順著轉腰的方向用力,直拍這方面就有所不及。

所以,在練習路徑的選擇上,橫拍東西不要太雜,練精一點,直拍要麼是拍形變化多,要麼是那幾下特別精,要根據本人特點,是以轉不轉為主?還是以變化為主?或者就是一個不轉擺短?千萬不要練成全會但全都不精,那
就麻煩了。



4掌握絕活

從初級到中級之後,如果有條件,不妨再練一些從搓球派生出來的技術:比如搓中“勾”一下,勾對方邊線大角,又如撇著搓、抹著劈,其實都屬於搓球的範疇。只要借好來球的旋轉,搓過去的球既有速度,還不容易出界。對中級階段來說,正是豐富自己搓球“武器庫”裏武器種類的時候,不再是單一的搓球。如果條件更好,身體夠協調,腳下跑得快,你甚至可以練點側身晃接。



但是,中國人打球,說到底,還是突出一個字,“巧”。業餘高手,在這一點上,體現得尤其明顯。很多業餘相當不錯的,並不是基本功有多麼扎實,就是發球、接發球以及之後那兩三板,特別精。

短球怎麼處理,反手怎麼處理,側身怎麼處理……他處理的那些手法,從業餘水平來說,要麼技術質量很高,要麼變化多,有成形的套路,而且命中率很高。

比如接台內短球,我正手就是一板擺短,擺的是不轉球,但擺得特別短,特別精。或者搓長球,就是常規的搓轉不轉,只要旋轉反差特別大,也是高手。

乒乓球運動裏,不是哪項技術本身高明,而是使用者用得恰到好處,這才叫高明;不是說一個人會81種技術才叫高手,他就會四下,但每一下都能讓對方沒脾氣,這才叫高手,精。

比如我的技術特點是希望儘快把球變成上旋,而且人家打到我的反手,我也特別有把握,因為我變線特別好。那麼,發完球,或者接發球,從使用搓球技術開始,就要圍繞自己的特長來展開——對方發到我中路偏短,我要能劈長到對方中路、反手,速度要快,目的是逼住對方,使其一定回我反手,我不指望一板把你打死,我把你黏死,但前提是必須讓對手回出上旋。

我撇著、抹著搓,對方必須把球“拱”起來,只要一“拱”起來;就到我的球路上了。或者我擺短,就擺不轉球,這樣對方也不容易加轉,球一回過來,我反手“拱”起來特別快,一下到對方中路,對方變不了線,還是回我反手,又到我球路上了。又比如我是直拍,我希望對方回球到我反手位,然後我側身給他一下,搓球的時候就要講究了,要麼旋轉有變化,轉不轉差別特別大,要麼是連續搓他中路。如果你搓得有一定旋轉、速度很快,他很難變線,至少難以大角度變到你正手位。這樣,我就用我所有的接發球技術控制住對方,迫使他回球到我反手位,無論搓轉不轉、快搓慢搓都是圍繞這個目的,這時你的搓球本身已經具有一定的攻擊性了。也只有這樣去使用搓球,才能全面體現它的內涵。



又比如對陣橫拍,其發球很少有純粹轉不轉的,都是側上、側下旋居多,這時,搓球的好壞還涉及到搓側旋的問題,既要判斷上、下旋,又要判斷左、右側上、下旋的側旋程度,這對拍形的掌握、火候的拿捏,要求很高。比如你同這個橫拍打了兩局後,知道這個人愛發內側上、下旋,你就可以撇著接(順著接容易出界)。

你既要控制他的發球,還要令下一板他不好打、你好打。這樣的搓球,即便不能直接得分,也是與自己的技戰術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再如碰到長膠,就不能採用常規搓球了,你得擠著搓,拍形立著搓,只要你能把球搓長、搓轉了,長膠就只有半條命了,因為它最喜歡的是半長不短的球,一搓你就冒,它不是“捅”你就是“拱”你。如果你發球特別轉,緊接著一板搓長追身,頂著長膠,它一碰就下網,你用搓球就搓死它。所以說,在某種意義上,怪拍對手(長膠、生膠、防弧),就是檢驗你搓球水平的試金石。


業餘選手總認為搓球是一項中性技術,甚至根本不是得分手段,因而忽視它。錯了!只要搓球搓得好,完全可以把對方徹底“釘”在那兒動不了。馬林跟金擇洙比不了連續,跟柳承敏比不了快速撲正手,為什麼還能成為頂尖高手?

他臺上那“十八下”太厲害了,折騰得對方找不到擊球點,所以他總能有正手那一板後續進攻。筆者舉出馬林的例子,並不是給大家提那麼高的要求,而是想說,業餘選手到一定“段位”也應該有些追求,不是單為
了贏球,還得有境界,這樣球才越打越過癮,越有味道,有學問有講究。
回頂端 向下
https://roy1107.666forum.com
 
20171003 【 搓球的境界 】(轉貼)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MY LIFE :: life :: sports :: 乒乒球-
前往: